用呢五個方法練琴,包你練快100倍(二)

框架,故事性的重要性

2. 諗框架/故事性

攞到樂譜,你第一時間會做咩? 如果係盲舂舂就開始read,逐粒音揾出嚟,由頭彈到尾,咁就大鑊了。 因為

  • 你彈完都唔會知首音樂做緊乜。

  • 你唔會識多左嘢

  • 你會學得好慢

如果想學得更有方向,更有效率,你落手sightreading之前可以思考下呢啲問題

  • 首歌咩拍子? 3/4? 6/8? (分別喺重拍)

  • 首歌係咩key? 之後有冇轉調? 用左咩harmony?

  • 咩form? (ABA/sonata form?) 有幾多個section?

  • 有幾多個主題?分別係咩感覺?

  • 有幾多個聲部?

  • 感覺轉換嘅moments? (colour change)

  • dynamics? feel? tempo?

  • 首歌講緊咩故事?

  • 高潮位喺邊?

  • 每句phrase最大聲嘅音係邊粒?

  • 成首歌最難嘅位喺邊?

  • 需要咩technique?

Heinrich Neuhaus (Richter嘅老師) 喺佢嘅着作the art of piano playing入面都講到: 天才嘅秘密就係佢喺開始彈之前,腦入面就而經有音樂

但你唔好誤會,上面講咁多嘢嘅目的唔係為左令你難度增加。

相反,收集呢啲資訊係幫到你化繁為簡

呢個concept叫chunking (分塊)。

如果你一首歌有300個音符,就咁想背左佢,幾乎係冇可能。就好似要你背圓周率咁,背到第五六個digit就冇了。

但如果你知道音符背後嘅邏輯,你就可以將一首歌細拆做e.g.

  • 3 個段落,頭尾係C大調,玩嘅感覺,中間段係憂傷嘅A小調 (relative minor)

  • 每個段落有4個句子,每個句子係4小節,每個小節係3個大拍, etc.

當你分析完先彈,你會知道自己做緊咩。

就算要你即刻表演,你最起碼有個框畀人聽。中間就算甩一兩粒音都冇人會care,因為個音樂嘅精髓 — 即係個mood同pulse喺度。

有關pulse/rhythm,有好多嘢可以講,遲啲出一篇再講。

仲有一樣嘢幫到你嘅音樂變得更動人,同埋更入腦 — 故事性

當你完成左基本嘅分段/句,你就可以開始諗埋佢地嘅character同埋中間嘅關係

例如我最近彈緊Ravel嘅une barque sur l’ocean (海上孤舟)

開頭係咁嘅

Opening theme in F# minor

中間經歷左幾個episode(小浪1,小浪2,暴風雨,大浪1,2,3, 中浪1,2,3, 平靜)

之後有一段係咁樣嘅;一模一樣嘅pattern,但由F#minor變左做低音少少C#minor。

same theme in C#minor

第一次感覺bright啲,似係朝早/中午,陽光充兄啲嘅

第二次成個感覺暗左同mellow左。我彈嘅時候會想像成係黃昏,橙黃/紫色嘅天色。

咁樣我彈嘅時候就更容易運用到harmony嘅轉變嚟講故事,帶聽眾同自己進入音樂

我亦都唔會好lost/彈錯,因為我好清楚佢係同開始同一個主題,只係低左四度,因為天色暗了。

所以,練琴嘅時候記得諗框架同故事性! 佢會令你嘅音樂”come alive”同埋令你彈得輕鬆好多。

下星期會繼續講練琴心法,到時見!

覺得有用嘅話幫手share畀朋友吖^ ^

Thanks for reading!

Adam